您当前的位置:开云 产改工作 他山之石

“技高者多得”需要更多激励措施和制度供给

发布时间:2024-11-04 阅读量:

据10月13日新华社报道,记者近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我国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不断健全,薪酬水平取得较快增长。2021年至2023年,取得高级技能及以上、中级技能、初级技能鉴定证书的技能人才年平均薪酬分别累计增长6.2%、9.6%、7.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印发一系列文件,推动各地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支持技能人才提技提薪。各地也结合自身产业规划和人才结构特点,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

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贡献突出者多得,是诸多劳动者的期待,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出台政策支持技能人才提技提薪,这是对劳动者关切的回应,是对劳动者的鼓励和支持,也激发了劳动者成长成才动能和创新创造的活力。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改”提质扩面的大背景下,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技高者多得”,通过技能人才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实施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等,今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要求“动态发布技能人才薪酬价位信息,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这些都释放出尊重技能人才、大力培养技能人才的鲜明导向和信号。

不少地方都在迅速跟进落实,比如,广东省出台实施方案,建立技能导向的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技能工资单元,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人实施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浙江省出台专门文件,明确要求健全劳动者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建立健全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树立“技高者多得”的薪酬激励导向;不少地方都在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人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和股权配置等激励方式……

在突出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激发劳动者提高技能、钻研技能积极性方面,工会组织也有不少作为。比如,今年2月,江苏镇江市总工会指导所属职工技术协会获得机械等八大工程系列初中级职称评审权,成为全国工会系统首家既可通过竞赛核发技能等级证书又可自主评价职称的单位。加强工匠学院等阵地建设,促进提能增技;开展能级工资协商等工作,倡导“技高者多得”;表彰评选向技能人才倾斜……各地工会都在积极探索,努力为技能人才搭建更好的“成长阶梯”。

当然,仍须正视的是,我国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技能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技岗不匹配、薪酬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还需要大力解决。

不久前,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从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的“人民工匠”许振超,让诸多劳动者更加坚定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希望更多地方和企业继续推进诸如新“八级工”制度落实、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优秀技能人才表彰等工作,让更多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竞相涌现,带动高技能人才整体发展。

亿万劳动者一定程度上是我国方方面面发展的后劲和潜力。让他们劳有所获、技有所成,让技能人才有面子、有里子,有信心、有未来,相关的激励措施和制度供给多多益善。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