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开云 产改工作 他山之石

务实功 出实招 求实效江苏常州高质量谱写产改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4-01 阅读量:

近年来,常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主动将产改融入发展大局,紧扣五大重点任务,巩固提升产改工作体系,促进产改试点提质扩面增效,全市产改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2021年,常州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常州首创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先后被写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2023年,常州产改《“六有”工作法》(有产改组织机构、有产改实施方案、有年度任务清单、有思想引领举措、有技能提升体系、有维权服务制度)被中国工人出版社编入工会创新工作法丛书向全国推广。

突出党的领导,在巩固推进体系上务实功。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产改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党建工作要点、深改工作要点、督查事项、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和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开展产改重点建议督办,市政协聚焦产改开展委界联动,全力推动产改工作。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市、区、镇三级均建立产改联席会议制度,市各成员单位将产改纳入重点工作,协同出台配套制度文件40余个。健全落实产改企业联系点制度,以及“双沟通双促进”工作机制,促进企业负责人积极支持产改,产业工人主动参与产改。督查评估效能驱动。制定产改评价考核实施办法,连续两年对各板块、各部门和试点单位开展督查检查,结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压紧压实产改工作责任。

坚持试点先行,在打造示范标杆上出实招。积极推动试点扩面。聚焦“532”发展战略,围绕新能源之都建设,优化试点布局,拓展试点类型,扩大试点覆盖面,全市累计培育试点企业1020家,试点特色产业园区20个,形成省、市、县、镇纵向到底,点面结合的产改试点体系,覆盖产业工人52万余人。探索推进结对共建。强化国企示范带动、民企积极主动、链主企业引领联动,全市国企产改试点实现全覆盖,常州“探索供应链配套企业协同推进产改新路径”经验做法,被全国产改专报刊发推广。着力培育试点样板。编印《常州产改工作手册》,引导试点企业、园区,结合自身特色和产业特点,打造“一企一特色”“一园一品牌”。制定先进标杆企业培育计划,紧扣全市1028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一批探索有创新、实践有特色、工作有成效的产改标杆企业。组织开展产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十佳产改实践案例评选,对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授予市五一劳动奖,形成树典型重实效的鲜明导向。

聚焦职工期盼,在落实重点任务上求实效。持续深化技能形成体系建设,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89家,从龙头骨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中,选聘产业教授20名,开办新型学徒制培训班42个,建设部、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个,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获批立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列为市级重点项目,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建设市级新能源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学院13个,工匠学院5家和职工学堂32家。2023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7万人次,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380人,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广泛搭建建功立业平台,产业工人作用发挥更加突出。构建完善多层次劳动技能竞赛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建功‘532’ 奋进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对获奖选手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市技术能手。探索实施“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新机制,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产业重大技术需求,遴选出36项重大技术需求,累计榜额近1.3亿元。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举办首届职工科技创新周,强化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和应用转化。实施龙城工匠培育工程,推进市、区、镇、企业四级工匠培育体系建设,培育龙城工匠40名。发挥劳模工匠头雁作用,创建市级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59家。大力开展“万亿之城再出发 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组织210名劳模工匠组成9支技术服务队,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着力提升维权服务质效,产业工人地位待遇更有保障。坚持党建、工建、产改一体推进机制,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稳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在“三代表三委员”中的比例。完善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薪酬激励体系,在全市252家企业试点推行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覆盖15.19万名一线职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78亿元。大力实施“青春留常”计划,全面升级“青年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对企业新引进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参照本科、硕士标准给予生活、租房和购房补贴。有效提升职工生活品质,2023年投入资金9100万元,全力推进8大类20项实事项目,惠及职工115万人次,其中职工子女托管托育服务经验做法被央视报道。

下一步,常州将进一步认真落实省产改各项决策部署,把产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推动产改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为全省产改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常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