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开云 产改工作 工作动态

盐碱地上夺高产的“种粮人”

发布时间:2024-10-14 阅读量:

——青口投资公司大新农场赵华兵、赵新文先进事迹

 

在青口有一群人,为种粮梦而齐心努力,他们挥洒汗水,扎实高效推进万亩“沿海大粮仓”建设,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可曾想到,十几年前还是一望无垠的盐滩,如今这片咸土地上一个个奇迹正被这群“种粮人”所创造。

咸土地上勤奋耕耘的“老黄牛”——赵华兵

1993年赵华兵从部队退役后,自己打拼出一份稳定的事业,2013年当得知家乡正在建设沿海万吨粮仓,实施退盐转农自营种植水稻,他毅然放弃首份工作,回到青口盐场大新农场成为一名条田工,为盐田稻增产高产不断耕耘,这一干便是十年。

赵华兵第一年就认标种植520亩水稻田,作为一名“门外汉”,他知道自己需要付出的更多。为了仔细照看“盐田宝贝”,他顶烈日、冒酷暑,整日穿梭在田间地头。要想种好水稻,没有捷径,只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奉献的精神。“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每一个农忙时节,不管清晨和日落,都会出现他育秧蹲点、走田头、查病虫,经常是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那一年,他虽然瘦了整整有20斤,但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单产近1200斤的好收成。2015年,他更是以平均产量1400斤的好成绩打破了盐田稻生产以来的最高纪录,以绝对优势第一个登上了“田状元”的领奖台,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技术上的帮扶指导让条田工增产增收,是赵华兵内心最大的心愿。2014年,公司新招聘了一批条田工,组织上安排赵华兵带着他们熟悉生产环节,指导提升种植技术。平常的农业生产虽然占据了他大量精力,但他仍然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帮助着新来的条田工,每天都坚持带领十几个条田工熟悉地块、土质特性。在他的引领下,公司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条田工,大家在互帮互助中奋起直追,连曾经只有300斤产量的高盐地块也突破单产1000斤,成绩喜人,公司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成功经验多次被省级、国家级媒体报道。赵华兵也被集团授予“技能大师”称号,连续三年被公司聘为“行业技师”。

试验田里孜孜探索的“拓荒牛”——赵新文

赵新文,盐碱地上种植的一名管理员,也是盐碱地水稻种植从无到有、从低产到高产的探索者、践行者,近十年来在盐碱地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技术和经验,并为稻麦两季种植积极实践,取得新突破。

2022年公司决定秋收后部分农田试种小麦。赵新文得知后,他向农场主动请缨,由他负责小麦试种。为此他不顾家人反对,主动与公司签下责任状。为了小麦试种成功,他起早贪黑,摸索出盐碱地茬口衔接、缩短生长周期、麦田压碱降碱等一套自己的秘方,突破了盐碱地小麦产量较低、未能全面推广的技术屏障,所负责的试验田小麦虽然比周边晚播种1个月,仍取得亩产超过700斤,超出预期200多斤,实现了“单季变双季、打造吨粮田”的目标,受到省市农业部门高度关注,相关数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大面积推广耐盐碱小麦种植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去年,他又积极参与到与市农科院合作的“籼稻”新品种种植试验中,致力将“实验田”变为“致富田”。他总结出“浅、直、匀、满”四字插秧标准,做到科学种田。他每天天微亮就来到地头,察看苗情、水质、有无病虫害。夏季高温期间施肥是最难熬的日子,为了避开高温作业,他带领条田工利用傍晚时分施肥,他全程守护,一直到凌晨2-3点,作业完干脆就在地头看护房眯一会,有时忙到天都亮了,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工作,就这样连续好几天。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籼稻”新品种亩产突破1140斤,新品种试验取得成功。面对收获,他十分从容的说:功劳是大家的。他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积极参加师徒结对,他被选聘为首席老师,认真帮带青年员工,培育更多“行家里手”,持续耕耘出新的纪录。

洒下的是汗水,换来的是收获。赵华兵和赵新文就像是走过春夏秋冬的一茬水稻、一季小麦,朴实得令人感动。在这片盐碱地上,他们两人只是用精益求精的农业技术为高产不懈奋斗的一群人的缩影,他们正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为现代农业持续耕耘、播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