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 易
每年端午节,母亲都会包粽子,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尽管年事已高,包起粽子仍然那么灵巧,好吃。
七八十年代的盐场,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生活并不富裕,一切商品都靠计划供应,因此,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也只能渴望节日的到来。不像现在什么时候都能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超市的商品流动便利。但是,人们那种新鲜和快乐的心里感受那是无法和过去相提并论。
每逢端午,成了大人们忙碌的的时候。采摘粽叶便是我和哥哥姐姐们的的首要任务,利用周六下午放学时间,汇聚现在五圩村芦苇塘边,无惧蚊虫盯咬,十几把的芦苇叶便收获书包之中。到家之后,母亲快迅洗净,开始包裹粽子。那个时候,粽子的配料没有别的,只有糯米,不像现在五花八门,各种口味那是应有尽有,有加蜜枣、花生米、鸭蛋黄、咸肉……等配料组成,那个年代,能吃上有蜜枣的粽子那是格外的开心。
最为开心的还是姐姐们,无论当时生活多么困难,母亲都为她们到徐圩老街买点绒线,做上好看衣服打扮一番。而我有吃的玩的就知足了。母亲想方设法准备上鸭蛋和三两个鹅蛋,到了晚上,煮粽子便是父亲的事情了,经过几个小时的草锅蒸煮,粽叶的香味,飘满整个圩子。上学时,我会带上一个大鹅蛋,与大家一起玩碰蛋游戏,蛋壳碰坏后,随后开心的食用。
如今,端午节用艾叶洗澡、门前挂菖蒲、佩戴彩线等驱邪毒的习俗仍然延续至今。但是,心中永远希望母亲身体健康,年年都能吃到母亲包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