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开云 技术研发 氨纶资料

发展过程

发布时间:2024-12-11 阅读量:

1937年聚氨酯弹性纤维最早德国拜耳(Bayer)公司首先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1,4-丁二醇(BDO)合成了PU材料,牌号为贝纶U,其特点是具有刚性与低吸湿性,可制成鬃丝与纤维,但未能工业化生产。

1959年美国杜邦公司R.J.Ater报道了以聚四氢呋喃(PTME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取PU弹性纤维的技术,开始实现工业化生产,最初的商品名为Spandex,后来更名为Lycra(莱卡)

20世纪60年代初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生产出现高潮,发展速度较快,世界许多国家生产氨纶,欧洲、日本及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不少生产装置,至1967年厂商已有30家左右。

60年代末及70年代,由于生产技术、成本核算、推广应用以及聚酰胺弹力丝的高速发展对聚氨酯弹性纤维市场的冲击等原因,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进入80年代,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包芯纱、包覆纱、细旦丝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使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用途逐步扩大,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发展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于市场需求迅速增加,使氨纶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

我国氨纶工业起步较晚,1988年底,烟台氨纶厂引进日本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干法氨纶生产技术,形成了300t/a的生产规模。1992年江苏连云港钟山氨纶有限公司也引进相同生产技术,建成相同规模的氨纶厂。1996年广东鹤山引进意大利NOY公司500t/a湿法氨纶生产技术设备。1997年与美国杜邦公司在上海合资建成规模为2000/a的氨纶装置。1999年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设立,2000年投产。2004年,采用当前世界上先进的日本"日清纺"氨纶生产工艺的浙江华莱氨纶建成投产。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2017年氨纶产能达75万吨,之后氨纶产能在持续增加,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直接推动了氨纶需求的增加,中国氨纶产业获得较大的增长机会,各家氨纶工厂纷纷扩产,重点布局宁夏银川,2023年全国氨纶产能已经达到103.3万吨,预计2024年全国产能将达到117.6万吨。


返回列表
上一篇:
氨纶简介
下一篇:
物理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