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是美丽的,它能激起人们的幻想;
大海也是丰富的,它承载着人们的梦想。
不论过去还是未来,海的蓝注定是她梦想颜色。
今日的灌西,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立足这片咸土地扬帆起航,蓝色梦想正在这里升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美丽富饶的黄海岸边,欣欣向荣的百里盐滩上,处处洋溢着转型发展的新活力。这片昔日的盐碱滩在“向海图强”的生动实践中,“退盐转养”的“蓝色经济”变成了支撑灌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半壁江山”,每年不仅为企业带来承包费收益4000多万元,而且还成为广大养殖户发家致富的“聚宝盆”。勤劳质朴的灌西人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让昔日的低产盐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片水天相接的地方,描绘出“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美画卷。
濒临黄海的灌西投资公司,拥有24.35公里长度的海岸线资源,水产养殖业一直是提升灌西经济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灌西深化落实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指示,聚焦改革赋能、创新驱动、调优产业结构的强企建设行动,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新旧动能转换,以空前的举措和力度用足“水”优势、做活“包”文章,探索形成具有灌西特色的“蓝色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十三五”以来,灌西“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在盐业、农业、物流业、养殖业和服务业“五色经济”中独领风骚,跑出跨越发展的“加速度”。
深挖资源禀赋 做活“承包文章”
位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日照时数2320小时,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年降水量平均在906.6毫米,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南北气候交融,海洋陆地相拥,宜盐宜农宜渔。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曾给过去灌西盐业带来了辉煌,同时也给当下水产养殖开发带来巨大潜力。
沿袭多年的传统生产方式决定了盐业生产始终要受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在盐上做文章,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淘汰。为摆脱“盐荣俱荣、盐损俱损”的单一经济格局,灌西于新世纪初,出台了放手搞活经济的决定,对投资改造开发荒滩地的给予优惠政策,并大力鼓励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翌年,浙江客商30余人来场承包1531亩池塘水面养殖缢蛏,带动了灌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开始尝试立体综合养殖。至此,全场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60241亩(2003年后土地复垦3万余亩),初步形成了盐、养、农三位一体经济格局。多年的实践证明,退盐转养转农等产业结构调整切合盐场实际,提高了职工收入,增加了企业效益,改善了群众生活,为振兴灌西经济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没有进行产业转型之前,企业效益一直不是很好,自从大规模实施‘退盐转养’,尤其是近年来逐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提升配套服务之后,经济效益逐年递增。”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宏介绍说。
近年来,灌西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养殖区水系、路道等进行升级改造,养殖基础配套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每年到期的海淡水养殖池塘,在发包单价合理上涨的情况下,仍被众多养殖户“一抢而空”。仅此一项,公司年净增收入百万余元。
随着养殖配套服务日益完善,灌西万亩养殖池塘成为抢手货,池塘发包公正公平公开,也是养殖户争相承包的主要因素。在养殖池塘发包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开发包、合理高价,有序竞争,确保稳定”的原则,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池塘招租方案。此举较好地规避了池塘发包工作中的“盲点”和由此产生的纠纷,同时也有效化解了经营风险。
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全公司水产养殖面积达3万余亩,形成了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物流等5大产业链条,“鱼、虾、蟹、贝4大特色养殖基地”的水产养殖格局。截止目前,已经建成近万亩海水斑节对虾及贝类立体养殖和2万亩海淡水结合的南美北对虾、高效淡水鱼养殖基地、3000亩梭子蟹养殖基地。灌西将“软环境”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2021年,我场就完成水产品总量近3万吨,实现水产品经济总产值2亿多元,养殖户年均收入突破10万元。”该公司资源管理中心经理江德全如是介绍。站在现代水产养殖区这片年轻而神奇的土地上,不由得赞叹灌西人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宏伟的势魄。
优化产业结构 彰显“蓝色支撑”
向滩而兴,迈向蓝色。潮涨潮落会有时,但向海之人从未止步。如果说“退盐转养”是灌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那么大力发展现代水产养殖则是灌西优化结构的具体表现。“从园中园、滩中滩、田中田”的百里经济带到如今的“虾兵蟹将”也能顶起“半边天”,都是灌西投资公司大力调整盐业结构——退盐转养、转农等生动实践。
循着灌西水产养殖发展的足迹,我们走进了水天相接的盐滩,来到了区域内行业养殖的风向标高效渔业园,揭开了该区域水产养殖的神秘面纱。
发展高效、设施渔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扬产业特色,彰显品牌优势至关重要。几年来,灌西致力打造高效设施渔业,通过彰显品牌加快养殖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养殖环境。在拥有高效设施渔业养殖面积2万亩的基础上,通过对池塘彻底清淤改造、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无公害养殖规范的实施,建成后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提升养殖基础条件,美化养殖环境,更好地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同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扩大高效渔业引进投资规模,在全公司起到“建设一片、发展一片、带动一片”的目的,将有力地提升养殖区的新形象;申报省、市级现代渔业园区,推动淡水养殖业提档升级;依托江苏省西旺水产养殖公司现代渔业和明威高效农业的基础,做好“万亩滩涂农业生态基地”项目申报,争取在高效农业、现代渔业等领域,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优势项目进行合作,提升养殖整体水平,不断扩大“开山岛”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努力提高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聚力科技赋能 打造“经济高地”
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养殖,加快养殖增收的最关键推手。近年来,灌西强势突破科技创新,使养殖业沿着科技化阔步前行,为实现养殖大场向养殖强场跨越提供力量支撑。首先是抓好“水产养殖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的养殖技术和经营理念,搞好技术培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省、市业务部门和科研院校的水产专家、教授及专业技术人员,搞好鱼、虾、蟹、贝等病害防治和技术攻关,通过网络,为养殖户与专家搭建起联系平台,由专家提供远程技术保障,“零距离”帮助养殖户解决养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其次是深入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会同渔业科研机构研发一批水产良种选育、健康养殖、水产加工、饲料加工等实用技术,积极推动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着力提高养殖户的素质,以“渔业科技入户”为平台,针对广大养殖户的实际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策直接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通过定期举办技术讲座、组织现场观摩、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提高养殖人员技术水平。
“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和发展,为灌西聚集了财气人气,提振了精气神,成为拉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灌西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国文说。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灌西书写蓝色经济大文章的步伐正行稳致远。
那一望无垠、碧波荡漾的养殖池塘已成为“对接徐圩新区、融入灌云临港开发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必将在勇当工投集团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生动实践中担当作为,贡献新的力量。(许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