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开云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读《以典喻今、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9-04-17 阅读量: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
总书记说——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此句是用来解释在诗人眼中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在白居易看来,作品一方面要反映时事,一方面要为了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是在谈到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时引用此句的,并对“为时”、“为事”作出了当下的阐释,那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作为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紧抓住时代这个大背景,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总书记说——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出自(汉·王符《潜夫论·释难》)此句的字面释义为,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是在谈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引用此句的,而早在2013年12月他在谈及改革中的人民立场时也同样引用过,再次引用,就是想让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白他们在为谁创作、为谁立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总书记说——《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上等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功立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习近平总书记是在谈到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时引用此句的,为的是让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白立德是最高的境界。
为什么如此强调“德”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身份决定的。在总书记看来,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因为社会影响力大,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除了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明大德、立大德才是最要紧的。
总书记说——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出自——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是一个经典的总结。他认为,治学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这种逻辑可以从宋代词人晏殊、柳永和辛弃疾的词句中体现出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是说要有执着的追求,明确目标与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说的是多年磨练后的日渐成熟和豁然开朗,进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来鼓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三境界”不仅是创作、治学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也是创作者执着坚守人格的写照。只要志存高远,耐得住寂寞,最后必能出大作、成大器。
作为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生产服务公司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