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公司党委以“党建+”为载体,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形成以"三精管理"强基、重点项目突破、人才培育蓄能的三维驱动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之路。
深化“党建+三精管理”。实现组织精健化。将党小组联建机制嵌入生产单元优化、组织架构实行扁平化管理,通过党员骨干兼任班组长,实现组织精简与效能提升。在关键岗位、重点项目设立党员责任区,精简组织冗余环节,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实现管理精细化。开展学习培训活动,邀请行家里手进行授课,涵盖生产工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以管理精细化理念为指导,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加强过程监督与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经营精益化。围绕去库存、产品提升、降本增效,联合开展工艺改进、质量提升、市场攻坚行动,将生产分析会、质量复盘会嵌入支委会、党小组会,形成“问题发现、党员认领、整改闭环”机制。深化用工、费用改革,探索大包干机制,达到经营精益化效果。
强化“党建+重点项目”。实施项目管理。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精准定位党建工作的服务方向和结合点,确保党建活动与项目建设目标同步同向,对重点项目实施党建项目化运作,确保党建工作在重点项目中发挥实效。强化组织保障。党委委员牵头负责项目总体协调和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SPU项目中试、试生产、产业园区前期建设、资源协调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建立项目进度跟踪和反馈机制,定期召开项目进度汇报会,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激发党员活力。围绕服务工程项目、江山神丝公司组建等重点工作,在党员中开展推进项目争先赛、保障项目优质服务赛,优化工艺创新赛,鼓励党员在重点项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中提升党性修养和专业技能,助力重点项目按期完成。
优化“党建+人才培育”。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实施“双导师”制度,由业务骨干与党务干部联合施教,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培养。建立AB角轮岗矩阵,鼓励跨岗位学习。推进“名师带高徒”,提升人才的实战能力,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后备人才梯队。推行“金种子”计划,360度评选后备干部,实施阶梯式压担培养,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形成“储备-培养-任用”动态循环。继续实施“三鹰”人才计划,优选青年干部参与集团“双锐”“调培生”等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大数据分析绘制能力图谱,实行个性化培养,精准赋能,形成“近期可用、中期培养、长期储备”的人才库。深化人才激励机制。继续实施竞争上岗,畅通员工晋升通道。修订销售人员分配方案,实现能者多得,修订科技人员激励办法,推行技术研发人员分享新产品销售提成,探索实施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