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雨曦
在黄海之滨的滩涂上,灌西盐场历经百年潮汐的冲刷,将雪白的盐晶凝结成时光的琥珀。2012年3月,当灌西投资公司在这片盐田上挂牌成立时,这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独立法人企业与注册资金2.4亿元的日晒制盐公司并组,碰撞出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独特管理模式;当赓续传统盐业发展遇上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的时代要求,碰撞出了养殖、种植、物流、保洁服务五业并进的生机。作为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灌西投资公司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奋力破除粗放式经营模式的瓶颈,向精细化管理跨越,谱写了一曲国企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党建引领,聚心铸魂促前行
在这片的广袤土地上,党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引擎,每一寸盐田都浸润着党建与生产交融的汗水,每一个支部都闪耀着创新突破的火花。
推动党建产业共促,激发发展新活力。10年中,灌西投资公司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推进“四融”工作机制,为党建与生产架起“双向奔赴”的桥梁,目标考核与党建、安全、标准化“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干部绩效与党建责任“双轮驱动”,实现了“两手抓”的刚性约束与“两手硬”的柔性融合。“三组联建”机制(党小组、生产班组、工会小组)成为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纽带。通过联动共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党小组带头破解卤水除硫技术难题,生产班组优化扒盐流程,工会小组保障职工权益,形成“增量增效、提质减支”的立体化格局。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助力民生优服务。在灌西,党建不仅是制度化的保障,更是看得见的生产力。日晒制盐新河分公司的“一星三制”实践,将党员先锋作用嵌入生产链条;在科技创新领域,智能化扒盐机改造、自吸式管道革新等成果,让传统盐业焕发智慧新颜。这些“支部微创新”如繁星点点,汇聚成“红色引擎”的磅礴动能。同时,党建更是灌西民生的保障,以民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党建实践。通过职工对话会,民生实事从提案到落地仅用三个月,涵盖技能培训、健康体检、班车安全等切实问题;技能比武擂台赛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小改小革成果累计创效千万;环境整治志愿活动中,党员带头清理盐田周边河道,打造生态盐场,职工满意度向100%不断迈进。
五业齐驱,绘就产业新图景
十载春秋,灌西投资公司以创新为帆,以管理为舵,“五大产业”亮点纷呈,在盐碱荒滩上书写着波澜壮阔的产业升级史诗。
聚焦工艺革新,深挖产能潜能,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作为传统盐业企业,灌西面临着多重困境:原盐质量参差不齐,“三黑盐”问题频发,卤水单耗高企,硫酸根离子超标导致盐质下滑,市场竞争力岌岌可危。但企业从整格灌池、钙液除硫等工艺入手,通过严格执行“新、深、长”结晶工艺和除硫工艺标准,建立塑池动态管理体系,实现原盐质量管控标准化。2015—2025年,公司原盐生产平稳进行,年均产量60万吨,年均扒盐量65万吨,白度提升10%以上,产品覆盖浙江、山东等地市场。
创新长效机制,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种、养殖发展新生态。十年间,《农田租赁方案》的完善升级与盐碱地改良技术的不断探索,让昔日的荒滩化作了希望的田野。当一株株稻穗垂下金黄,不仅是管理与技术的胜利,更是灌西人“向土地要效益”发展理念的坚持。2025年农田租赁收入达840万元,较十年前增长660%。针对水产品市场持续走高的机遇,公司持续改革池塘承包管理模式,建立“公开竞标、先缴费后经营”机制,规范发包流程,2025年承包费达5100万元,较2015年增长230%。
优化物流网络,提升服务效能,打造高效物流服务体系。依托五灌河码头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深度融入临港产业区发展布局,对接石化、纸业、碳塑等产业的巨轮在此吞吐,集装箱的金属碰撞声奏响现代物流业的乐章。十年间,营业额激增1300万元,这背后是临港产业区与徐圩新区的战略赋能,更是灌西人“向海而生”的果敢抉择。在市政服务领域,绿化工程与保洁服务双轮驱动,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市政企业资质升级的关键一步。通过拓展嘉泰、碱厂等新客户,2025年营业收入较十年前增长800万元,利润增收70万元。
匠心筑梦,产工队伍展风华
企业文化长廊的灯箱里,劳模们的影像与誓言交相辉映。当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青年技工在职工大会上分享成长故事,当技能比武大赛中优秀技工进行风采展示,灌西正在孕育着新时代的劳模群星。
扬老黄牛精神,以坚韧诠释担当。安树林同志坚守原盐生产一线30多年,这位老匠人始终恪守本分,勤恳工作,先后获得了省、市、集团公司劳模称号。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盐田边最炽热的智慧熔炉,安树林带领6名青年技工,在工会的鼎力支持下,将创新思维注入传统制盐工艺,先后发明了唐三零机械扒盐“油改电”“自动活碴器”“循环缆”等创新成果,在31个班组间编织出节能增效的星图,年节省生产费用近500万元,是劳模精神与科技创新的完美交响。
盐田里的新星,凭奋斗铸就辉煌。祝星星,这位从武警部队退伍的盐工,用20年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2018年,他以卓越的制盐技艺获评连云港市劳动模范;2023年,又以创新突破的“传统海盐+新式工艺”生产模式,捧回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作为日晒制盐公司八班班长,他带领班组成员积极完善“传统海盐+新式工艺”的生产模式,大力实施原盐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生产管理、滩场文明等环节的执行力度,生产优质原料盐1.5万吨,实现盐田从“粗放管理”到“标准化生产”的跨越。
扎根平凡岗位,以奋进激发力量。在六圩闸泵站,王绪华的维修日志本上,记录着每个螺丝的拧紧力度与润滑周期,作为劳模党员先锋的他带领团队编织着养殖供水的安全网。“盐田守望者”吴庆刚用二十年光阴,在平凡岗位上雕刻出非凡印记,他带领班组提高生产技术,产量逐年攀升,故障率直线下降,那本被翻烂的操作手册上,写满了属于盐工的智慧密码。
改革破局,三精赋能绽新姿
在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的版图上,灌西投资公司曾饱受粗放式管理的困扰。十年前,波动的原盐质量、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低效的流程、青黄不接的人才梯队,让这家百年盐业企业步履维艰。而今,当走进盐滩地头、走进办公场所,看到的不仅是盐田波光粼粼的景象,更是一幅“三精管理”改革催生的现代化企业图景。
扎实推进公开民主管理,实现企业职工共建共享共赢。2015年的盐业市场寒潮,成为转型的导火索,部门权责不清、制度僵化、职工参与度低,粗放式经营如同盐田里的“烂池板”,亟待系统性重塑。2017年,灌西投资公司试行集体协商制度,取得良好成效,经4年修改完善,2021年,正式开展集体协商会议,并以“集体协商”为切口,开启管理革命。《班组生产承包责任制方案》《安全生产奖惩办法》等五项制度,将职工诉求融入企业决策,疏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民主渠道;董事长与职工代表“零距离对话会”,使得一线工资涨幅、生产设施改善等民生问题迎刃而解,职工工资年均涨幅10%,这种“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为后续“三精管理”的成功运行埋下伏笔。
精准实施战略布局规划,实现企业效益同升同优同进。至2024年,“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的顶层设计全面落地。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权责分明,7个部门负责人竞聘上岗,80后、90后骨干挑起大梁;《采购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21项制度重构管理体系,修旧利废、工艺革新累计降本1600万元;盐业生产除硫新工艺将氯化钠含量稳定在96%以上,一系列智能化器械更让传统盐场迈入了“数字时代”。
这场持续十年的管理革命,镌刻着灌西人从“埋头苦干”到“抬头创新”的转型密码,让灌西投资公司从利润1900万元跃升至2024年7900万元,增长率达到300%,实现跨越式发展。盐田无声,却当“三精管理”的基因融入每一粒盐晶,这片土地正以“向新而行”的姿态,书写着传统盐企转型发展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