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开云 党群纵横 党群纵横

“益企”金廉大家谈 | 优秀作品展示 ②

发布时间:2024-11-25 阅读量:

6


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板块的廉洁文化根基,深植廉洁从业理念,倡导清正廉洁、勤勉务实的工作风范,杜绝“六种干部”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格斯达公司党支部特组织开展“‘益企’金廉大家谈”征文活动。现精选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展示,共同促进廉洁文化的深入交流与传播。





反思“躺平”与“鸵鸟”现象 做敢担当的国企员工

邓漪


在国企岗位中,员工队伍的作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现实工作中,“躺平干部”“鸵鸟干部”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良作风不仅减缓了企业的前进的动力,更损害国企的形象。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深入思考,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躺平式干部”的出现,反映出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事业心的缺失。在工作中,他们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心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心态如同一潭死水,使得干部队伍缺乏生机与活力,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2023年央视春晚小品《坑》向全国人民生动刻画了“躺平式干部”的作派,让人印象深刻。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们真正树立起“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鸵鸟干部”遇到问题选择逃避,缺乏担当精神。这种作风的盛行,使得许多工作中的难题被搁置,政策执行大打折扣。例如,某些项目负责干部遇到项目推进难题时,不是积极协调解决,而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导致项目一拖再拖,错过了最佳实施时机。究其原因,是干部们缺乏斗争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国企员工的实践锻炼,提升他们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公司也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让那些有能力、有担当的员工脱颖而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完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让实干者得到应有的激励和回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从我个人来说,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加强思想层面的提升,融入监督体系,切身提升意识,做一名履职尽责的国企员工。



打造思想过硬、行动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廉洁队伍

俞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擘画改革蓝图,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对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作出了重大部署,这是新征程上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举措。

迈上新征程,展现新气象,开创新事业,需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长远发展。腐败污染政治生态,破坏公平正义,损害营商环境,侵害群众利益,积累风险隐患,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拦路虎”“绊脚石”。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廉洁奉公和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各项中心任务,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从源头着力、向治本深化,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清淤除障、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纪律和规矩是党组织及每一名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检验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标尺,我们要在工作和生活上不断强化党性意识,敢于担当,既要学习党规条例,更要领会其中深意,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密切联系实际,并进行全面“对标”,找不足、判立改,自觉提升思想和道德境界,时刻将党规党纪铭记在胸,把实现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富强这个伟大目标充分地展现到行动上来。

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变局,面对全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殷切需求,每一位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要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提升自身修为和道德水平,尽忠职守,严防出现工作消极惰怠。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庸、懒、散、慢”几个方面:第一,“庸”为思想上不进取、保守落后、缺乏创新;能力上缺乏理解力、决策力、执行力、自省力;业绩上形式主义突出、目标方向不明确,不仅在团结建设上很难体现,创新实绩也无处可寻。第二,“懒”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落后,遇到难点热点问题“闪躲推阻”,凡事都需要被动地牵着走。第三,“散”为状态上心不在焉,己任职责抛之脑后,组织团队纪律涣散。第四,“慢”为日常工作和紧急处置拖沓应对,耗时耗力,累人烦神。这些“不作为、胡乱应付”现象的存在着实影响了党、国家和集体的形象,制约着各领域发展水平的提高,更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对于我们金融服务行业而言,除了紧抓领导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外,同时提出有效“正负”激励,拿出勇于新担当、新作为的具体措施也迫在眉睫。

我想,任何事业的成败与否是离不开“以人为本”的,规范、约束、激励三要素缺一不可。我们能否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发展和长远战略目标的确立,对于综合性、复合性人才的配备使用和需求显得尤其重要,既要有前辈们的壮志不休,饱经淬炼,以及中年同志们的“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成熟稳健,也要有勇于实践、满怀热情、奋发向上的年轻“血液”。一个集体有了“定心坨”“主心骨”“生力军”的夯基垒台和向心凝聚,何愁事业不成。

为此,打造一支思想过硬、行动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廉洁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这支队伍能不能打硬仗、打胜仗,能不能更好地为人民和事业大局服务,离不开行动和思想上的廉洁高效,守法勤政,所以必须要强化新时代廉洁作风建设,其根本上就是要内心深处自觉抵挡住腐败诱惑,健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深入挖掘优良传统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对标”优秀榜样来正心明德。对此,可作出以下一些看法和讨论:

一是增强法治意识。就是让纪律真正成为党员心中“带电的高压线”,成为党员意识中的“自我命令”。法规的基本作用就是规范和约束,通过这种规范和约束,来预防各种逾越“红线”的现象发生,防止各种错误后果出现。这种规范和约束需要深入理解和接受,使之变成一种自觉行动,纪和律的预防功能才可得到更好的发挥。这些年,我们在现实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职工之所以出了问题,就是因为纪律意识淡薄,甚至脑子中完全没有纪律这根弦,没有敬畏意识,做事情我行我素。我们的纪律意识教育,就要让党员干部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纪律、有规矩的。作为这个组织的成员,就要按照这个组织的纪律和规矩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搞特殊。

二是明确纪律要求。党的纪律体现在多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的纪律分为六个方面,即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这些纪律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各个方面的行为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范。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把党的组织和党员“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哪些事可以个人对组织或组织对个人、哪些事必须组织对组织,哪些事可以简化程序、哪些事只能按程序办,哪些事该发扬民主、哪些事该坚持集中,哪些事由自己决定、哪些事该请示报告,都要规定得明明白白”,有了明确,党组织和党员就有了对照遵循,这样的规范很接地气,非常有利于原则性和灵动性的加以贯彻执行,可谓是事无巨细。

三是强化执行责任教育。纪律之所以管用,就在于纪律是强制性要求,是刚性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列出了各种违纪现象的负面清单,并明确了对各种违纪问题的处分,就是要告诉大家,如果犯纪,是要受到惩罚的,彰显了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起到警示作用。如果违犯纪律而没有受到处分,那纪律就会成为“稻草人”,所以,执责就十分重要。过去有些问题的发生,不是没有相关规定,而是这样的规定没有得到执行。更应引起注重的是,如果纪律得不到执行有效,或将产生不良后果,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古训:“百丈之堤,蝼蚁穴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加强纪律执行责任意义的灌输也是重要的宣教任务之一。

另一方面,谈一谈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反腐法律体系。能否有效防止腐败滋生,就必须坚持防线前移,强化纪法约束。我们要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增强党纪学习教育实效,推动党员干部职工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严格执行纪律,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坚决查处,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人警醒、知止。同时我们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方式防治腐败,健全完善基础性制度,持续推进反腐立法。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专责监督为主干、基层监督为支撑,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严管不是把人管死,不是要搞成一潭死水、暮气沉沉,而是要激励和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我们要深刻体悟和细细领会总书记这句话当中的内涵要义,把如何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贯通起来,为识人用人提供过硬依据,那下面我们就要谈一些激励和奖惩考核方面的问题了。

(一)考核不是“平均主义”

考核评价是干部职工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有些人会将评先评优错当作“福利”,或以维护单位、部门所谓的“和谐氛围”为由,采取了均衡分配名额、“轮流坐庄”等形式的“平均主义”。这不仅降低了考核的公正性、权威性,还制约着自身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也损害了组织形象。要强调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标”,形成适当的“比赶超”压力。同时要组织多方积极参与,将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努力保障评价结果的公平、真实,并推动考评机制常态化发展,必须将考核贯穿到日常工作过程中来,要体现出完整性和综合性,促使考评方式日益科学化、民主化,坚决反对“平均主义”并正确应用考核结果,使之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

(二)激励不是“只升不降”

健全的干部激励机制是“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结果,是提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正激励”指在吸引人才、鼓励作为、促进晋升等方面发挥作用;“负激励”指对错误的认知和行为给予批评、处分,防微杜渐,两者相辅相成。在不断完善正激励的手段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负激励”的建设性作用。要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反馈和“正、负激励”能效,使干部“能上能下”,形成良性、动态的晋升和流动机制,不断激励鞭策干部职工积极担当作为。

(三)容错不是“免责金牌”

《左传》中曾叙述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错不等于就要“一棍子打死”,重在挽救、重在革新。哲学当中的“矛盾对立统一性”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必然特质,有对就有错,我们没有能力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但可以“引领向好、去腐生肌”,这就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容错纠错等机制,确立相应的实施规范和标准,对于促进我们集体的高质发展大有裨益且具有现实意义。就企业而言,如果能够积极处理员工反映的问题或缺陷并不断进行改进,那么企业就会不断进步并获得更好的发展。实践中要界定合理的容错和纠错情形范围,在实施程序、完善澄清保护、做好风险防控等环节上严格把关,避免自由裁量权过大,造成职能部门或个人职责不清等问题而产生的容错纠错机制应用不当、结果偏差,特别是我们从事金融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最紧要的是必须围绕“实事求是”。另外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还有一项功能,就是能够为受到的不实澄清正名,我们可以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方式,结合动机态度等进行综合情况分析,注重纠错防错,规范实施,利用行业论证和风险测评等方式建立防控机制,做到事前告诫提醒、事中加强风险跟踪监控、事后作出合理评判,“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类比统筹”,把系列工作的个性和共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彻底改变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作为、针对性采用专项和统筹的方法来提升工作实效、实绩,必将强有力地把我们的金融服务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时代提倡新精神,新精神激发新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广大干部与职工的齐心协力。激励担当作为,崇尚廉洁奉公,打造优良作风,既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以来强调领导干部职工要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凝聚形成创新创业强大合力的倡导,又是增强实干精神,事关人民福祉的重大实践,我们将在打造思想过硬、行动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廉洁队伍的担当作为之路上不断探索,努力夺得更大的辉煌,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