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集团公司“思想再解放、转型再加力、十年再出发”学习实践月活动开展以来,本人有幸参加集团公司党委组织的青年骨干、新入职大学生代表观摩座谈学习。通过这两天观摩学习储能电站、嘉澳新能源、日晒制盐、凯实金桥、丰益氯碱、“低碳园区”等重点项目现场,让我在实践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也为我更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思想再解放,打破传统认知,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从“后视镜”到“导航仪”,重构财务思维。摒弃被动合规惯性,主动参与业务前端决策(如产品定价、投资可行性分析),而非仅事后核算。培养跨界融合思维,深入业务一线,理解业务痛点与财务影响的关联性。接受试错与创新文化,敢于提出“离经叛道”建议,例如针对传统预算僵化问题,提议试点“弹性预算+动态资源池”模式等。
转型再加力,掌握核心技能,推动财务精益化与数字化。掌握“颗粒度拆解”技巧 。推动业财一体化,设计“业财联动指标”。培养精准化决策能力,使用场景化财务建模,为战略决策提供量化支持。推动标准化流程自动化(如发票匹配、付款审批),实现80%以上基础工作集中化、智能化。数据驱动分析实战,实时呈现营收、利润、现金流等核心指标。开发“财务健康度雷达图”,综合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效率。
十年再出发,锚定长期价值,打造可持续竞争力。注重个人能力持续迭代,规划学习路径。获取行业认证加持,提升专业壁垒。推动可持续发展,设计“碳足迹追踪系统”,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传承经验文化,建立“财务知识库”。构建职业发展飞轮,横向拓展影响力,通过跨部门协作提升可见度,纵向深耕专业力,成为某一领域专家,被赋予更高职责。参与行业协会、财经媒体,构建行业人脉网络,获取前瞻性信息。
立足集团战略发展布局,结合台北(华茂)公司具体业务情况,为更好把“三精管理”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本人立足岗位谋作为,履职尽责有担当,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建言划策。
一是管理精细化,细化和标准化流程。在财务管理中,可能包括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比如编制更详细的预算,分解到各个部门和项目。资金管理的精细化,比如实时监控现金流,优化资金使用效率。还有核算的精细化,比如细化成本核算,控制不必要的开支。另外,制度流程的标准化也很重要,确保每项财务操作都有章可循,减少人为错误。
二是管理精益化,追求价值最大化和减少浪费。在财务方面,可能需要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冗余投资。推动业财融合,让财务部门更深入业务,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支持决策。风险管控也不能忽视,比如建立预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此外,业财一体化系统建设也是关键,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三是管理精准化,确保数据和决策的高度准确。财务预测需要基于可靠的数据模型,进行多情景分析,确保预测的准确性。绩效评估要量化,制定明确的KPI,激励员工。税务管理方面,要精准合规,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免风险。同时,大数据和AI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提升数据分析和预测的能力,实现智能化管理。
(财务审计部)
撰稿:徐梦琦
部门负责人:周晓嫚
校对:房金鹤
责任编辑:孙小玲